着色检测原理是什么
dyepenetrantinspection将溶有彩色染料的渗透剂渗入焊缝表面,清洗后,涂吸附剂,使缺陷内的彩色油液渗至表面,根据彩色斑点或条纹发现和判断缺陷的方法。着色检验是渗透探伤的一种,成本低、使用方便。使用**着色探伤剂,可以发现宽0.01mm,深度不小于0.03~0.04mm的表面缺陷。是无损检测的一种方法,它是一种表面检测方法,主要用来探测诸如肉眼无法识别的裂纹之类的表面损伤,如检测不锈钢材料近表面缺陷(裂纹)、气孔、疏松、分层、未焊透及未熔合等缺陷(也称为PT检测)。适用于检查致密性金属材料(焊缝)、非金属材料(玻璃、陶瓷、氟塑料)及制品表面开口性的缺陷(裂纹、气孔等)。 着色探伤的基本原理:用着色剂涂在材料的表面,着色剂渗入受损部位。放置一段时间后将表面的着色剂冲洗掉。在已经清洗干净的表面涂上显影剂,损伤部位由于着色剂渗入其中从而看得一清二楚。 主要利用毛细现象使渗透液渗入缺陷,经清洗剂清洗使表面渗透液清除,而缺陷中的渗透液残留,再利用显像剂的毛细管作用吸附出缺陷中残留的渗透液而达到检验缺陷的目的
微生物染色的染色方法
微生物染色方法一般分为单染色法和复染色法两种。前者用一种染料使微生物染色,但不能鉴别微生物。复染色法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染料,有协助鉴别微生物的作用。故亦称鉴别染色法。常用的复染色法有革兰氏染色法和抗酸性染色法,此外还有鉴别细胞各部分结构的(如芽胞、鞭毛、细胞核等)特殊染色法。食品微生物检验中常用的是单染色法和革兰氏染色法。 用一种染色剂对涂片进行染色,简便易行,适于进行微生物的形态观察。在一般情况下,细菌菌体多带负电荷,易于和带正电荷的碱性染料结合而被染色。因此,常用碱性染料进行单染色,如美兰、孔雀绿、碱性复红、结晶紫和中性红等。若使用酸性染料,多用刚果红、伊红、藻红和酸性品红等。使用酸性染料时,必须降低染液的PH值,使其呈现强酸性(低于细菌菌体等电点),让菌体带正电荷,才易于被酸性染料染色。单染色一般要经过涂片、固定、染色、水洗和干燥五个步骤。染色结果依染料不同而不同:石碳酸复红染色液:着色快,时间短,菌体呈红色
高中生物常见的检验显色
高中生物实验的显色反应(1.斐林试剂:配制:1)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取10gnaoh溶于蒸馏水,稀释至100ml.2)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取5gcuso4溶于蒸馏水,稀释至100ml.用时甲乙两夜等量混合,水浴加热,且必须现配现用。鉴别可溶性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时产生砖红色沉淀。2.双缩脲试剂:配制:1)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取10gnaoh溶于蒸馏水,稀释至100ml。2)乙液质量浓度为0.01g/ml,取1gcuso4溶于蒸馏水,稀释至100ml。先加入甲液,再加入乙液。用于检测蛋白质中的肽键。应注意的是蛋白质一定有肽键,有肽键的不一定是蛋白质,如尿素。鉴定蛋白质时,产生紫色反应。3.班氏尿糖定性试剂:配制:称取17.4克无水硫酸铜(cuso4)溶解于100毫升热蒸馏水中,冷却后,稀释到150毫升。称取柠檬酸钠(na2co3)100克,加蒸馏水600毫升,加热使之溶解,冷却后,稀释到850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