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对比没有意义。

- 1 -

小长假期间,一则楼市消息频频刷屏,看得人虎躯一震。

说是高盛的报告:

认为**楼市最快要到2027年才见底,而且目前价格只跌了一半。

 

我是不太相信这么言之凿凿的预测,所以找了一下报告,发现是今年2月份的,现在翻出来属于炒冷饭了。

看这个图,如果参考美国要到2027年,如果参考日本就要到2030年了。

之所以在社交媒体引发关注,我想可能是现在又到了一个楼市多空的博弈胶着期,政策在鼓励楼市回暖,老业主也想抓住这次机会脱手,但是潜在的购房者认为房价还没到底。

一方急着解套,一方还在观望。

这个时候,任何一个劲爆消息,都会挑动双方敏感的神经。

但是,大家发现没,这个预测方法也太简单了:

直接拿**和美日做横向对比

做这个报告的人是认真的吗?更多是为了噱头吧。

因为**房**跟美日太不一样了。

 

- 2 -

跟日本的不同:

**的人口基数和需求情况比日本好。

**目前的城镇化率才刚到日本60年代的水平,也就是说,还有很多人在城市没有住房。

而且,庞大的人口基数意味着改善需求也很大

**的人口差不多是日本的14倍,**的腾挪空间更大,在需求上是无法这么对比的。

另外,大家都知道日本房**泡沐破裂的直接原因是广场协议,政策无法自主,这点**跟日本就更不同了。

跟美国的不同:

**楼市的杠杆风险没有美国大



**居民购房的最高杠杆曾经一直是70%,近十年来也有80%的情况,但是平均下来是70%-80%。

与此同时,**居民的储蓄率世界第一房贷在**是**最稳健最优质的资产,不良率极低

美国就不同了:

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就是零首付购房+衍生品市场

在美国断供非常容易,购房者零首付购房,一旦房价下跌,就宣布破产把**甩给**,产生次贷危机之后,因为复杂的房**衍生品市场,底层资产暴雷之后,风险快速在**端扩散,从MBS到 CDS再到 CDO,很快引发系统性危机。

但是**房**金融化并没有这么严重。

2016年开始的去杠杆,资管新规把影子**风险拆除了,三道红线把房**风险抑制了,虽然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但是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极大降低。

换句话说:

即使房价下跌较大,风险也能被隔离,不会形成连锁反应导致更大的下跌。

说了这么多,其实还有根本的一点:

**房**自有国情在此,跟任何**都不太一样。

首先,不是完全市场化的,甚至市场起的作用没那么大,主要是政策市。

其实,绑定了太多东西:

信贷造水机、地方财政收入、居民最大财富。

暴涨可以,但是暴跌不被允许。

- 3 -

结语

最后,虽然但是。

虽然和美日做横向比较的方式不太靠谱。

但是**房价确实已经太高了。

从各种维度来看:

人均GDP、城镇化率、人口增长率、房价收入比、居民杠杆率、甚至是30年国债收益率…

房价都还处在一个探底的过程。

底在哪里?什么时间见底?很难预测。

唯一可以做的就是:

让这个过程更平稳一点,这对大多数人都是好事。

目前看来:

城镇化和人口基数带来的需求,低杠杆带来的风险可控以及政策自主和主导的因素,都可以让这个过程更平稳。

希望这一天早点到,不然对于买卖双方都太煎熬了。

见底之后,经济去房**,以后好好发展科技制造和服务业吧。

就这样。